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动态
  • 来源:
  • 日期: 2022-12-12

大肠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有60%—70%是由大肠产生的,因此保持大肠健康坏境,有助提高身体免疫力。

益生元在体内被大肠菌发酵产生有机酸,降低肠内环境的PH,为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提高生长环境,促进菌群平衡,维护大肠内环境,进而提高身体免疫力。

今天我们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国际公认的三大益生元之一——低聚半乳糖

低聚半乳糖是什么

低聚半乳糖是一种来源于动物乳汁中的非人工合成的低聚糖。在自然界中,动物的乳汁中存在微量的低聚半乳糖,而人母乳中含量较多,它具有低聚糖的一般特性,具有很好的双歧杆菌增殖活性,是一种优质的益生元。

我们知道,母乳是婴儿肠道微生物最好的养料,而婴儿体内的双歧杆菌菌群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母乳中的低聚半乳糖成分。

在国际公认的三大益生元中,低聚半乳糖是唯一存在于母乳中并且能够同时被人体肠内8大有益菌所利用的低聚糖,被誉为“黄金益生元”。

唯一的问题是,低聚半乳糖的提纯并不容易,所以许多商家生产的低聚半乳糖中都掺杂着大量的乳糖——而乳糖可能会引起许多人的消化道症状。对此,国家对低聚半乳糖的生产工艺和质量,制定了严格的国家标准

低聚半乳糖的作用

低聚半乳糖对增殖益生菌拥有很强的选择性,能促进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生长,同时能够抑制肠道中机会致病菌的生长。

2013年来自英国雷丁大学的Gibson教授发现,低聚半乳糖可以调控肥胖者的肠道菌群,改善代谢综合征的症状。并指出低聚半乳糖有潜力成为一种调节肠道健康、改善免疫功能、降低代谢紊乱的营养食品。

2017年来自西班牙和英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低聚半乳糖可以改善肠道疾病病人的消化道症状,同时肠道细菌在低聚半乳糖的存在的情况下,适应性地进行代谢,降低了气体的产量,减轻腹胀的症状。

2018年来自英国雷丁大学的Gibson教授发现,低聚半乳聚糖可改善胃肠症状,而且可能被用于治疗腹胀、气胀和腹部疼痛等胃肠道疾病。

低聚果糖or低聚半乳糖区别

成分不同

低聚果糖又称寡果糖或蔗糖三糖族低聚糖,是以蔗糖为原料,由1~3个果糖基通过β(2—1)糖苷键与蔗糖中的果糖基结合生成的蔗果三糖、蔗果四糖和蔗果五糖等的混合物。

低聚半乳糖是一种具有天然属性的功能性低聚糖,其分子结构一般是在半乳糖或葡萄糖分子上连接1~7 个半乳糖基,在自然界中,动物的乳汁中存在微量的GOS,而人母乳中含量较多,婴儿体内的双歧杆菌菌群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依赖母乳中的GOS 成分。

口感不同

低聚果糖是一种天然活性物质。甜度为蔗糖的0.3-0.6倍。既保持了蔗糖的纯正甜味性质,又比蔗糖甜味清爽

低聚半乳糖其甜度为蔗糖的20%-40%,热稳定性良好,在酸性下很稳定,粘度接近蔗糖,有较好的保湿性

功效不同

低聚果糖,最引人注目的生理特性是它能明显改善肠道内微生物种群比例,它是肠内双歧杆菌的活化增殖因子,可减少和抑制肠内腐败物质的产生,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调节肠道内平衡等。

低聚半乳糖是人体肠道中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菌等有益菌极好的营养源和有效的增殖因子,可以改善人体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

行业应用现状

低聚半乳糖因其具有许多其它糖类不可比拟的优点,现阶段作为益生元成分主要应用于乳制品、焙烤食品、糖果加工及功能性食品等多个领域,未来在特医食品以及绿色饲料上也会使用,用于取代抗生素。

⇨在乳制品中的应用:目前,国际上允许在婴幼儿1段奶粉中添加的益生元只有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这从侧面说明了低聚半乳糖功能性和安全性高。

在我国,低聚半乳糖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就是婴幼儿配方奶粉,作为婴幼儿成长过程中必需的营养强化剂,允许使用在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以及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

⇨在营养保健品中的应用:低聚半乳糖在营养保健品领域中的应用拥有广阔空间。例如,2021年,英珞维推出的低聚半乳糖饮液,富含两大国际公认益生元,每袋含低聚半乳糖2.79g、低聚果糖0.31g,可以更好地维护肠道健康。

⇨作为食品配料应用低聚半乳糖可作为功能性甜味剂,应用在食品配料领域。如在乳酸发酵食品中,可提高乳酸菌数量,缩短发酵周期;用在焙烤食品中,可改善其风味、质地及色泽,且在高温加热过程中,其营养价值不会流失,又因其低能量非消化性,可以减少肥胖病的发生。

参考资料

【1】 Vulevic, J., Juric, A., Tzortzis, G. & Gibson, G. R. A mixture of trans-galactooligosaccharides reduces markers of metabolic syndrome and modulates the fecal microbiota and immune function of overweight adults. J Nutr 143, 324–331 (2013).

【2】Mego, M. et al. Metabolic adaptation ofcolonic microbiota to galactooligosaccharides: a proof-of-concept-study.Aliment Pharmacol Ther 45, 670–680 (2017).

【3】新资源(低聚半乳糖等).百度[引用日期2012-12-20]

Copyright © 广东今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ICP备案:粤ICP备2024229480号
广州市天河区车陂路113号写字楼第三层31462

本站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问题请通知我们处理!
  • 在线服务